基于数字课程资源的生物学科教学

第001期

直播时间 : 2016-6-22 9:30

教研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简介:

本期内容围绕主题——基于数字课程资源的生物学科教学,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生物课程数字资源的内容和形式的变迁;2.学校生物学科教学条件的“数字化”特征;3.互联网+对城乡生物课程资源分享的意义。

直播素材

提问和点评

湖北荆门网友思维葛葛提问:

高考是指挥棒,教与学互动谁都懂,是科学的教学方式,但花费时间多,而生物课时少,学生考试能得高分吗?

闫新霞:这个问题非常典型。生物课时少的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困扰所有生物老师的问题。我们要考虑我们的着力点放在哪里。我们生物学习知识有很多种类型,有事实性的知识、方法性的知识、观点性的知识。如果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一些事实性知识上的话,那点真的是非常多,理解记忆也会费很多的时间。如果我们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上,比例放大一些的话,对于学生真正的学科能力的提升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认为课时再紧,这个比例也要分配合适。

张旭:生物学科课时相比其他有些课来说还是偏少,但是就拿老师们所关注的针对高考的问题来说,高考题也好,模拟题也好,题所呈现出来的情境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都是全新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我也在做题。有时候我就会去想,我们学生在面临这个新的情境的时候,该如何去思考,他们是如何去分析这道题的?我就会把这样的分析思路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把事实性知识告诉他,让他记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新的情境当中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怎么解决。也许这个新的情境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比如说课本上所没有的这些基本知识,但是这个不要紧,这个是情境给你提供的信息。我们要关注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乔文军:甚至有时候有的老师还会担心做实验太费时间,课堂上学生思考问题太费时间,让他自己写一遍都太费时间,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直接教给他。我常说这是一种误区,认为两点之间的这种直线距离最短。但是恰恰这种所谓的捞最干的东西,所谓的最直截了当的东西,它指向的是一个知识,是一个事实性知识本身。那这样的话我们再回头看,老师们最后关心什么呢?关心考试!今年大家普遍会有一种感受,就是风格有很多的变化,拿北京来说有变化,拿全国卷大家也会感觉跟去年有一些显著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其实概括起来的特点在哪里呢?我觉得就是能力指向。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回答刚才这个网友的问题。首先课时问题,大家不能说我们生物课时少。从国家的指导性课程方案里,从教学课程标准上规定的内容来讲的话,我们的课时与它是匹配的。如果说在一个地区或者是在一个学校,我们会给自习去分配,会给补课去分配课时,那么这也许会有一些差异化。我们就应该在必修和选修的课时里面完成我们的基本教学进度。第二点呢,从教学方式的这种变革跟所谓的花费时间的多少和效率上来讲,大家要改变一种观念就是,什么是高效的课堂。高效课堂不一定是讲得快的课堂,讲得多的课堂,并不是一节课上讲得题越多,那他的效率就越高,给的答案越多,他的效率就越高。这种所谓的狭义的理解高效可能会引向一种什么?机械的记忆,海量的联系,丧失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我们回头看高考题的时候,就看2016年的高考题,大段的这种回答和陈述,当回答原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分析可能的思路,这样的题是要学生把他的思维逻辑过程,推理分析的逻辑关系,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课堂上没有互动,没有良好的思维训练,学生走进考场的时候,不是带着这种很好的思维品质去做题的话,这个分数是高不了。

概括起来,我认为课改的方向和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这两个车轮在同时转动。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对“思维哥哥”有所帮助。

微信网友Nancy提问:

动画确实可以带动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知识点。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找不到好的动画,自己不会制作,同行都是老教师也不会制作,怎么解决呢?

闫新霞:作为生物老师,作为专业教师,要考虑我们的优点在哪里?去制作这个课件,肯定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和技术人员去合作。我们学校的情况是电教、信息中心的老师和学科教师们紧密地配合,由学科教师出主意,信息技术老师提供技术,合作做出比较满意的动画。老师之间更重要的应该是交流好的动画我们怎么把它用好,在教学里什么样的时机用好,用到什么程度合适。

张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获得学科相关的动画资源,比如强大的互联网。网上有很多专门的教师论坛,有一些热心的教师,会分享这样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之间、同行之间,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区,老师在每次做公开课也好,日常的讲课也好,可以获得很多共享资源。

乔文军:会不会动画制作,不是按照是乡村还是城市来作为区分的。术业有专攻。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设计创意。我们的老师应该思考,第一我的教学需求,即这样一种设计资源的创意是什么,有了创意之后,可以在身边寻找技术团队合作,或者通过论坛去找到这样一个圈子。有一些现在做这种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开发的公司,也在广泛地征集一些这样的设想,甚至还会招募一些这样的教师来他们的课件制作团队。如果我们只谈加强资源的分享交流,可能最后泉水就逐渐枯竭了。

网友丹阳提问:

请老师解释一下提到的VR技术吧?预计什么时候能进入课堂,掌握技术难题老师们如何突破?我们边远,对新事物了解渠道少。

乔文军:其实关于VR,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主题网站,主题公众号非常多。只要手机上有微信,你就去搜索一下VR的公众号,真的太多了。在北京现在有不少的学校有这些尝试,比如说有VR的互动教室了,我们也听过一些VR的示范课。总的来说的话,这种VR的技术对于增强教学的互动特别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来说,开辟了一种新的空间和舞台。

尤其是对于我们生物学来,研究对象是生命系统。它既有微观的细胞层次的生命系统,又有宏观的生物圈、生态系统这种生命系统。那这样的一种场景不像我们观察一个肾脏,我可以直接用眼睛去观察。如果我只是拿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也只能观察到细胞的一个轮廓。尽管现在可以用扫描电镜拍成照片,让我们观察细胞内部的结构,但是它也还只是一个平面的,就是在一个平面的图片上面去观察。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课例当中,包括一些课例资源当中,VR可以让我们走到细胞内部去感受,可以从太空去俯视整个生物圈的结构,应该说这个场景还是很吸引人的。

闫新霞:我们学校刚刚做了生物学科的一个VR研究课。带上VR的眼镜之后,进入的场景是看到这个心脏,以及进入血管看到红细胞白细胞这些细胞,感觉自己像一个细胞一样在这个血管上移行。然后出了血管再进入到细胞里面,进入到细胞核里面,又从细胞核里面出来,看到细胞内各种结构等等。这个VR技术可以让观看者有非常强的一种进入感,就感觉我进到这个细胞里面去看了。不过,VR技术和所有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一样,它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辅助,服务于教学。需要生物老师和技术人员一起来开发符合我们教学需要的VR片子,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现在VR的片子还比较少,因为它制作的难度比较大。

乔文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好的技术支撑的课程资源可能会让我们的教学互动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有效,但是当这样的一个内容还不够好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要持续地开发好的资源,第二我们即便是没有那个资源,我们也能够很好地实施我们的课堂,用我们现有的一些方式和技术呢,去完成我们的教学。

老师问什么时候进入,我觉得这事可能反倒还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网友 哚哚 提问:

我是北京初中生物教师,生物学知识比较庞杂,涉及动植物微生物等很多内容,尽管我们平时也查阅大量资料,但有时课堂上学生会问一些课外知识,有时难免答不上来。请问各位老师:您们平时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呢?您们平时看些什么专业书籍呢?

张旭:我平时除了关注生物学科专业知识之外,更多关注的是关于哲学的书籍。我发现我们教师,如果没有很强的哲学根基,那我们在讲授具体知识的时候,可能只是单纯地把知识告诉学生。当我有一定的哲学背景的时候,我再看这个知识,就会去想它是怎么提出来的,正如我引入科学史的过程,它其实是头脑思维的一个形成过程,也是科学概念、核心概念的构建过程。第二,我就会去关注在学生的头脑当中,他如何构建知识网络。我想这是我看了很多哲学方面的书带给我最大的感触。

闫新霞:我谈一谈这里面谈到的学科知识的这个问题。这个网友谈到的,生物学的知识的确是非常庞杂,应该说不论我们每位生物老师的专业背景是什么样,等你站到讲台上的时候,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定是不够用的。因为孩子们问的问题非常得广。首先我觉得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开放的态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其实都是学习者,如果是学生问的问题我不知道,那我就实事求是说我不知道,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可以从这个问题入手再去查相应的专业书籍,或者说一些期刊等等。

乔文军:有些老师还特别在这里设置一个我还真不知道的场景,唤起孩子们去追问和探究的情境。

关于我们生物学科的老师所要看的书,给老师们这样的一些建议。在手边必备的生物学专业工具书可以是吴湘钰主编的《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这本书是北京大学本科生通用的教材,和吴庆余的《基础生命科学》,这是清华大学所有本科生必修的生命科学教材。老师们在生物学专业素养的提升上,不要停留在百度百科的查询上,而是要回到我们专业书籍的学习上,这是第一类的知识。比如说涉及到免疫、涉及到微生物,可以去看有关的专业教材。

第二类的知识,应该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多看专业杂志。比如《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多看这些书籍和交流,也能够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教法技能。

第三个方面,就是刚才我们张旭老师所提到的,可能涉猎还要广一点,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本身,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授,最终要让学生形成自然科学辩证哲学观。无论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观,还是稳态与调节的这种观念,包括进化和发展的一些观念,其实上升到最后的话,都能够找到一些涉猎很广的、跨学科的一些知识,这也是进一步提高我们老师科学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