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支持下的小学泥塑课堂教学

第 002期

直播时间 :2016-6-29 9:30

教研单位:上海电化教育馆

简介:

本期内容围绕主题——ICT支持下的小学泥塑课堂教学,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小学泥塑课堂教学;2.信息技术在各类泥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3.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优良品格培育。

直播素材

提问和点评

程明太:好,各位老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运用信息技术在我们泥塑教学当中的一些运用。其实呢,刚才我们主要介绍了我们上海在这个方面是怎么用的,怎么做的。

其实,全国的老师据我了解也有很多这样的课还是不错的,因为时间关系呢,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找到很多的课例给我们老师来展现出来,所以我们只能把我们手边上的、我们熟悉的,我们上海的老师的课例拿过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也只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尝试而已,也不一定很到位,但是呢,可能会给一些老师一些启发。

那么这样呢,就通过我们这样一个思考和这样一个做法,不仅仅是开阔了我们一个视野,或者是解决了我们泥塑教学当中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其实它不仅仅是这样子。那我倒觉得呢,可能通过这样一个形式,通过这样的现代技术,可能会对我们学生的能力的成长以及他们的探究能力,或者是他们对现代化技术运用的能力会有所提升。这样总体来讲,它可能对我们学生的学科素养,他的整个的一个习惯养成都会有好处的。其实这是一个方向,一个大的方向。

下面呢,咱们又有一个互动了,咱们现场的老师肯定会有很多的问题要问。我们看一下:

网民路过清亭:短短的40分钟,能把这些泥塑课上完吗?如何把握这个时间?既让学生了解课题的一些内容,还要完全手工的作品。

程明太:其实呢,他就是很担心我们这堂课是完不成的,其实现实当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40分钟呢,我觉得我们一下子要完成这个作品有时候是很困难的,有时候简单作品是可以完成的,比较复杂的一点的,你还要探究、还要互动,所以,根据我们现在上海的做法,这一年多来,我们一直都在灌输一个什么理念呢?就是单元化教学。提倡单元化教学,通过做单元化教学,把我们的课进行一个整合,把相关的同样的一个主题、一个内容,把它分几个段,分几节课,或者两节课、或者三节课来完成。因为我们过去的观念就是一定要在40分钟内完成,就搞得老师很紧张,其实我觉得我们应该打破这种观念。

其实我们上海这十几年课改以来,我们已经突破了这个方面,就是不仅仅是在课上这一点点时间,我们有时候就是也突破,也就是说,你完不成没关系,我们下一节课再上,干嘛搞的那么紧张呢?所以单元化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

那么这样的话,这一个内容我们可以做两节课、三节课的一个设计,然后前边呢,可以做一个探究、铺垫、欣赏都可以,然后我们再制作。制作完以后我们还可以再进行一个探究或者是什么的发展,都是可以的。这样的话就很轻松,不然的话呢,就搞得很紧张。

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沈瑞芝:还是拿泥塑这个教学内容来说吧,如果像程老师说的单元教学内容也是可以的,本来教材当中这一个泥塑内容就会有递进的这么两到三节课,我们把它梳理一下,然后编排成单元的教学内容。当然除此以外,如果要再加上一些信息技术的这么一些媒体的运用,在前面发展一些学生探究的内容,比如说走访场馆,比如说自己去拍一些视频,如果是上石窟门这个单元,那小朋友完全可以借用我们上海的地理优势,拿着摄像机出去拍一段VCR,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做分享。那么这个可以成为一节课,因为一节课的内容是开放的,然后我们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再加上学生的讨论分享,再加上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制作,后面的展示,甚至于变成学校的一个大型活动。这样的话,可以做一本校本教材,是不是也是一个挺好的思路呢?

其实课不只于40分钟,课堂也不只于那么十几、二十几个平方,我觉得我们老师要有更大一点的心、更大一点的胸怀。

程明太:对,这是一个开放课堂,课堂要开放。其实,要课内、课外要有一个连贯。

曹志正:对,沈老师呢,她其实刚才讲到了把这个课堂进行一个延伸,进入每个学校,像上海的话,就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她就把这方面往拓展性课程方面去发展,让老师自己再去编教材。然后把它做成学生的一个拓展性的内容。

那么同时呢,我在想,再回过来,我们再看这40分钟的这一堂课,其实这堂课当中呢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要解决这个课里面的教学的重难点,这是这堂课的根本。那么,至于我们要做成怎样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要体现多少的完美度,我觉得这应该是其次的一个要求。

那么,在我们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益。同时呢,我们有的时候考虑到有些比较烦琐的制作,可能对学生来讲不合适,它不是最主要的。那我们是不是通过其他的一些手法,就像前面我们讲到做泥片,像这种泥片我们就可以事先给学生的,就不用学生在这节课当中再去敲,再去把它压成泥片,这个时间就浪费了。

所以说,这节课当中最关键的东西,我们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考虑,怎么样让这个作品,尽可能地显得更加完美。

沈瑞芝:我觉得用了信息技术,其实教师的演示也好,对于重难点的诠释也好,可能原先要用5分钟解决的,现在1分钟解决了,那么多下来的4分钟就是留给学生体验的,要确保学生的体验时间。

程明太:有时候真的是40分钟光你自己在做示范,你的时间都耽误掉了,要耽误很长时间的。

沈瑞芝:是的,其实学生在下面心里是很着急的,他们很想动一动手。

程明太:有时候你技术不到位的话,学生还看不见,还得着急,结果你这个时间是效率不高的。

沈瑞芝:现在有了多种设备,这种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曹志正:而且在制作过程当中因为我们把它分成一段一段的,所以呢,就是技术上面,我们把这个泥要给它密封,那么现在我们上海的配套教材里面它都有密封袋,那么小朋友这个作品做了一半的话,也可以就先放着,然后呢,下次我们继续再做,当中不会干掉。

辽宁丹东网友童年:什么是ICT?老师们用这样的软件是自学的吗?感觉很复杂的样子。

曹志正:首先ICT不是软件,ICT其实是三个英文字母的一个头字母,I就是information,就是信息的意思,C就是communication,也就是通信的意思,T就是technology,是技术的意思。

那么,看到这三个词其实我们会想到两个概念,一个就是IT,一个就是CT。IT我们其实很熟悉,很多老师说IT男、IT行业等等,那么这些呢,可能都是一种知识方面的,这种跟人有关的。而CT呢,比如说我们早期讲到的像电话机、交换机、宽带等等这些。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技术是在融合,我们现在很难去把它划分开,而且呢,这个ICT其实在现代领域当中用到很多,比如说远程医疗,还包括远程教育,像我们今天在这里用到的也是这样一个ICT技术。

那么,比如说跟我们的生活很有关系的电子商务等等,不知道程老师网上购物有没有,沈老师我相信你网上购物,我打赌,肯定要比我要多。那么像这个呢,就是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抵挡的,就是ICT的这种发展。那么,它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领域。

那么现在呢,在教学当中,我们不管用不用,它已经来了,我们用不用?用,那么还有涉及到我们怎么用?用得好,那是好;用得不好,就像我们刚才所讲的,它可能反而使我们的教学效率更低了,阻碍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所以说,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样的一个话题。

沈瑞芝:其实刚才那个网友说到的,看上去高大上,其实并没有离我们那么遥远,时代杂志2006年的封面是一张空白的图片,它上面写了一句话,今年的年度封面人物就是你,就是正在使用网络的你。因为你我他,我们都在用,我们都有手机,其实手机也是ICT技术的一部分,输入、输出,通过交互式的白板,通过我们的实物投影,还有照相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这些都是ICT技术的一个部分,只是要把它们串联起来,把它用得活一点,为我们教学所服务。

湖北荆门网友梅子: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对讲座上的直播老师操作演示的设备很感兴趣,每次上课有动手操作需要演示时,我都拿着高凳子放在桌子上面进行演示,但是,坐在后面的学生看不到,效果也不太好。

沈瑞芝:这位老师是不是指的这个同屏器呀?

程明太:他觉得这个可能会更好,有这个就解决了,他就不用搬凳子在后面放了,我觉得这个可以完全解决。

沈瑞芝:对,这个可以连接手机、连接屏幕。当然我还有另外一个推荐,我们很多手提电脑上面都会有摄像头,只要把那个摄像头掰一掰,对着自己所做的泥塑作品就可以了,你就可以演示了。因为实物投影基本上是从上往下的这么一个视角,对于泥塑作品来说,要观察到它的各个面。

曹志正:我是这样考虑的,刚才这位网友所讲的,可能他指的就是那个实物投影,就是刚才好多次都出现的那个实物投影设备。这个设备呢,他们可能没有,那没有的话,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这样,我们手机应该是有的吧?因为我不能保证每个教师都有iPad,我想手机可能会有,那手机里面有一个摄像机,我们不要去播,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探头用,我们把这个手机架在上面,或者把手机架在某一个角度,然后呢,我们老师在上面示范。

那么,其实它就是一个实物投影,只不过它可能跟实物投影的清晰度相比的话,可能稍微差一点,但是我想至少能够解决这样一个有限的范围当中的操作,然后让所有同学都能够看得到,好像也是一个办法,当然我也没有试过,不知道效果是怎样的。

沈瑞芝:曹老师说的这个也让我想到了,其实你老是拿着那个摄像头也好,手机也好,这么一个在拍的过程,不就是引导学生,从老师的这个视角在观察这个作品,也等于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你该如何看。

程明太:其实这改变了学生的一个欣赏的视角。其实这个应用设备的确可以改变学生的视角,本来学生他是看到这一个面,一个角度,对泥塑来说,我们泥塑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去看,去观察,可能某个角度比他看到的角度还要好,但是他看不到。所以,通过这个技术,你可以从四面八方去看,这样学生的感觉会非常强烈。

我们前几天有一堂课就是运用这样的一个技术,学生看得非常好,现在没有空,我们老师看不到。

网友贺一平老师和叶子: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

程明太:我的理解就是农村的设备可能比我们要差,没有咱们这么好的设备,但是他也要用,很想用,但是他怎么用?这个问题呢,其实也是很现实的,我们国家的区域差别还是蛮大的,你有什么招儿呢?

沈瑞芝:其实,上海虽然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从教学实践这样一路走来,当年我从教,20多年前呢,也是从刻蜡纸,一张一张地插在里面的,弄一下放一下那个幻灯片,后来也画过这种透明的叫涤纶片的,放在投影上面打的,到后来当实物投影出现的时候,我们觉得简直这个世界太美好了,没想到现在有更多的新的设备出现了。我相信,农村的老师现在没有这个信息设备的条件,但是,以后会慢慢改变的,只不过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因为如果能够在网络上面能够看到我们现在正在直播的这个场景,说明这位老师他是能够接触到网络的,如果你教的孩子们,他们的家庭条件有限,他们没有电脑,无法上网的话,那么我觉得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信息,通过可能在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没有科技含量的那么一个口述,甚至是一张图片,甚至是在黑板上面寥寥的几笔表现给学生,至少带他能够踏出这个教室一步,给他一个更加开阔的眼界的这么一个可能性。

另外呢,老师也是一个团队,像我们一师一优课就是一个团队,我们坐在这里就是团队的一分子,咱们今天在这个平台上所分享的也是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网友提的一些问题,给我们一些启示,让我们也学到一些新的技术,所以说,依靠这个团队的话,我觉得可能性就更大了。

程明太:我还有另外一个观点,跟你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条件差,我们没办法来完成这样一个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运用,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我们信息化技术这样一个手段,作为一种资源去考虑,其实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我们把它作为资源,不要觉得它是我们上课必须的,不是的,资源是可以选择的,我们的材料,泥塑,泥材、纸材都是资源,画笔,所有的工具材料都是资源,包括我们的ICT技术,信息化技术这都是资源。这些资源我们来利用的话,好,如果有资源这样一种理念、这样一种概念的话呢,可能我就会活了,可能我在做雕塑的时候,我没有泥,我没有这样的技术,我也能做。有时候没有陶泥,我们陶泥那么漂亮,彩泥,他没有怎么办呢?不能上泥塑课了吗?还是照样能上的。资源意识就很重要了,他可以用他的草,他的树枝,他当地的一些石块、泥土,其实有很多的资源。

我在内蒙有一个朋友,他是当地内蒙的一个老师,他是日本留学的博士,后来成为大学的教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讲的我很惊讶,他说他怎么做泥塑呢?他说他编织一个泥塑造型。他就用他当地的草什么东西的,硬的那个叫什么枝,他就用那个编织,编织完以后呢,你就想不到他会用什么东西往上涂,后来他告诉我是用牛粪往上涂,他说还是用热腾腾的、冒烟的那个牛粪。他说一点不臭的,也不脏的,他说你想想程老师,他说牛就吃草,他根本就不脏的,很干净的。他说我用手,用那个热的牛粪抓过来以后涂上去,全涂完了以后,他后来叫我看照片,我一看,是好看。就是说他利用这样的一个资源谁也没有想到。

就是说,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想到了许许多多的资源,但是,他这个资源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也就是说我们农村有很多很好的资源,关键是我们老师会不会去发现。我们通过这样的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是说老师发现了告诉你,我给你,其实要培养我们学生一个生活中去发现资源的眼睛很重要,我们平时讲的都是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其实还不够,还要培养学生去发现材料,发现资源的这样的一个眼光,我觉得也很重要。

曹志正:我觉得其实这个信息技术,我们也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信息素养,还有一个呢,就是涉及到的一些跟设备有关的软硬件的一些环境。其实对于我们刚才这位网友来讲很不容易呀!非常感谢,因为刚才两位网友我也忘记感谢,他们真的是很好!在不同的地方都在想办法,怎么样去把自己的工作去做好,那么这个ICT的这个技术呢,如果从这个硬软件上我们还达不到的话,但是信息素养的这个能力其实还是能够培养的,对于这学生来讲,他如果要再进行一个艺术创作,他要去采风,搞访谈,去研究,然后碰到一些问题,然后怎么样去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哪怕就是拿了一支笔,拿了几张纸,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他是一个信息素养的一个表现,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没有信息技术,他其实是在培养这个信息素养的能力,那么还有呢,就是我们刚才沈老师也讲到了,关于网络,其实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能够互动能够来进行交流的话,那说明这个我们所站的这个区域,应该说是还是有一定的基础条件的,其实说现在只要这根网线能够通得到的地方,我们都可以说我们是能够运用到这样的一些技术的,只不过我们可能用得更好。

但是在这样的一个网络时代当中,很多不同地域的人可以把这些资源在这个网络上面进行分享。有些就像刚才我们看到的,可能会出现一些虚拟的状态,如虚拟的制作等等啊,可能我们达不到,但我们也可以去感受,所以说,我觉得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我们把它整体地去看。

沈瑞芝:插一句,说到那个技术设备达不到,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么多信息技术的设备,它能够形成的一个效果,其实只是给我们开拓一个眼界,比如说有一次我上一节课,我想要一个巨大巨大的一个投影,但是不可能为一节课而去准备,对吧?那么我就把那个灯泡、射灯打在一个大的布后面把它投上去。这其实也是一个简单的自制的一个投影。那些先进的设备我现在没有,我试试看,我用我手边能够有的材料拼拼凑凑,就拣了几个木条这样子。

程明太:其实我们最传统的民间的皮影,皮影戏,它就是这种。当时就是很先进的技术了,它有灯光在后边,对不对?就是这样子,就是要研究么。

葫芦岛网友“小胖”:问一下曹老师,这些高科技的手段,操作的手段,在学生实际操作中会不会遇到很多操作不熟,而导致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的这样的情况,这给我们讲讲。

曹志正:首先非常感谢这位网友,你所想的这个问题,的确我之前也曾经会遇到过,就是说,在这一堂课当中,我们要解决这样一个一堂课的内容,如果运用的技术手段不熟的话,特别有一些软件,学生要在软件上面制作的,或者是甚至是在iPad上面制作一些什么东西的话,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技术的基础的话,我在这节课当中又要教这个,又要给学生另外一个跟美术课有关的内容,一个等于是信息技术课了,等于信息技术课加美术课,然后在这个40分钟要体现的话,那的确是做不到的,所以,我想到的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还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环境,比方说我们有的学校它这个信息技术的水平特别好,那么小朋友运用信息技术的这种手段进行学习的这种能力也特别强,那么这些小朋友就不需要在这个课堂上面再去学这个内容,他可能在他的拓展课上面或者是在他三年级的信息课上面,已经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在美术课上还是解决美术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话,这个时间还是能够保证的。

那么这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来讲的话,我们就是也不能说一专多能,至少我们的知识领域呢,要拓宽,也就是说我们在上某一个内容的时候,就可能会要想到,这个涉及到的一些信息技术我了解吗?随后跟信息技术的老师要有一个融合,然后呢,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他也要了解我们的美术,我们美术也要了解信息技术,然后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是大家合作这样一个大教学的环境背景下,那么我们的教学有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的一些技术什么的,等于说信息技术老师在信息课上是通过另外一条途径解决他们的教学重难点,但是同时呢,他也实现了帮助学生运用这个软件。

曹志正:然后呢,我利用这个老师他已经教会学生的这个软件的水平,在我们的美术课当中去用,所以还是考虑的就是要,一个是因地制宜,就是我们有怎么样的技术,我们怎么去融合?还有一个呢?就是要有一种老师的一种综合素养的一种融合,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做事情有的时候才会比较方便。

沈瑞芝:其实这个也是刚才说到的一个团队,美术老师和美术老师是一个团队,美术老师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是一个团队,比如说在我们上海的教材当中有一个图案设计,图案设计我们美术老师了解的,原来的教学是会花很多时间,让小朋友一个一个去画,单个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这个非常花时间,但在电脑上面这就很好解决,而我们这堂课的电脑的知识点,就是教学生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而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制粘贴,这样的话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了。

程明太:本身我们的教材里面就是电脑绘画。电脑科技嵌在里面了。

曹志正:对,信息技术课上面正好有这个内容,正好有一课,也是讲到这个复制粘贴的这种旋转。然后如果我们上到像图案课,就像刚才沈老师讲到图案课的时候,马上就把他的这个技术可以用过来,我不用再去花时间学这个技术了。

沈瑞芝:团队还可以跨出教师这个范围呀,有现在的一些软件公司他们开发了许多非常有用的东西,完全可以为我们教学所用,但是他们不了解教学的流程,不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所以觉得我们老师是不是应该有这个意识?用软件公司的软件,参与他们对于软件后期的开发,提出我们需要的一些功能,让他们再去进行后续的设计,这样的话呢,就更能跟我们的教学融合起来,变得更高效。

网友“丁婷儿”:在美术教学思路中,看到了很多新的信息技术,很新奇,特别是在制作陶器的这个过程展示中,不知道是何种软件,就是你刚才做的那个虚拟的这个陶罐。

曹志正:是这样的,其实做陶的软件有很多,我现在不能说是某一个软件,我觉得我们可以去到这个APP软件上面去找一下,其实你只要打一个关键字POT,基本上就能出现一连串跟这个做虚拟陶罐有关系的这样的一个游戏也好软件也好,还是能够找到很多的。

网友“陆朱敏”:如何获取今天上海美术教师上课时用到的虚拟示范软件?因为这个软件生动地演示了泥塑制作的过程和。

沈瑞芝:前面最先做那个罐身罐口的那个,用的3Dmarks软件。

曹志正:3Dmarks主要是做建模,然后生成,但是呢,要把这些东西要在上课当中体现的话,要串联起来呢,就因为是做得比较早,是用authorware把它串接起来,因为这个里面它是有一个互动,现在PPT功能也比较强大,有很多直接在PPT里面也可以做,但是这个互动肯定是不能像,只能把它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但是真正地在这个课件上面做互动它肯定是有限的。

沈瑞芝:另外我推荐一个就是交互式的白板完全可以把一个陶罐的作品就等于是投在这个白板上面,然后通过拉伸,然后把它缩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看到,这个动作对于陶罐外形产生变化的一种作用。

曹志正:但是说到这里我觉得,也是提醒我们大家,就是说这个虚拟的软件呢,它只是为了解决我们美术课当中的学习的一个问题。解决一个教学的一个难点等等,它不能代替我们的这个真正的制作,因为像刚才做那个陶罐的话,它只能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个东西是怎么样形成的,通过拉胚机把这个陶罐给它做好。

然后怎么样去上颜色。他只能了解他不是真正地体验。真正的体验还是得用自己的手,碰在泥土上面,放多少水,还是得用自己的手碰在这个泥土上面,放多少水,产生多少的效果,这个还是要自己去体会。所以说现在很多的虚拟软件也好,其实它只能让你了解,并不能让你进行体验。我们现在还有比如说人家说开车软件,你说这个开车软件它是虚拟的,他能开吗?他不能开,他只能在这个当中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真正地开,他还得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去体验的。

程明太:就像那个电脑绘画板一样的呀,现在电脑绘画板很多,一些老师画的国画,水墨味道的,画得像水粉,像油画都可以画得出来,很好,但是你说能替代油画吗?能替代水墨画吗?替代不了,对不对?它只是多一种体验而已。现代技术的运用你可以体验,但是你不能替代。就像我们刚才你这个虚拟的陶罐做得这么漂亮,那我们说就做这个陶罐行吗?还是不行。对不对?所以我们学生他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实体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行。

精彩回顾